拋售潮要來了?專家揭「搶下車」真相:很多地方打回原形
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全台房價瘋漲,很多人不解,政府明明就已祭出一堆打炒房策略,且央行連4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下,鎖定炒作風氣較熱的區域及特定購屋族,但對於高房價卻未有明顯嚇阻作用,為此,房市專家認為,想要降低房價,解決之道就是必須把炒房客手裡的房產逼到市場上拋售。
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舉例,有位手上有不少房的炒房者說到,他買房只出了20%~30%的自備款,剩下70%~80%都是銀行貸款,就算日後房市真的下跌了,也有銀行托底,這就是「為什麼炒房客不怕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」。胡偉良說,炒房客一次性買下很多房產,造成市場供應短缺的局面,再把房價抬高,用這種控制大量房源的惡劣手段,來烘抬房價。
胡偉良表示,多數時候炒房者為了能儘量拿下更多的房子,都會向銀行貸款買房,而且只需要付出20%的頭期款就能拿到房子,所以「槓桿能有多大就用多大」,有些財力不夠的還會透過揪團買房。即使日後房價下跌了,炒房者暫時無力償還貸款,從過去經驗來看,銀行也有可能選擇讓炒房者延期繳納房貸,因為銀行明白如果逼得太緊,炒房者會棄房不繳房貸,「銀行要的是錢而不是房子,也因此炒房客總是有恃無恐。」 但很多人納悶,房市空屋率偏高,為何他們還不把這些房產拿出來出售?胡偉良分析,這就是導致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的局面,所以想要降低房價,就必須把炒房客手裡的房產逼到市場上。但在目前沒有多大持有成本壓力下,想要讓炒房者主動拋售房產,就必須要給炒房客添加壓力。胡偉良認為,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要推出「房地合一稅2.0」和對多房者嚴苛的「選擇性信用管制」的原因,在政府嚴打之下,就算銀行有可能幫炒房者托底,但炒房者也會承受巨大的持有成本壓力,到時候就不得不把房子拿出來賣了。 對於投資客來說到底有沒有賣壓?從內政部實價登錄觀察,桃園、台中、高雄某些特定區域,待售戶數皆破百戶,房市專家Sway曾表示,很多投資客受到打炒房政策影響,紛紛搶著下車,「案子先掛上平台待售,能平轉就跑,因為等到政府真正出手打炒房時,人擠人是下不了車的」。Sway分析,這些投資客現在被套牢,就是當初一窩蜂所致,如今很多地方都打回原形。以台中來說,平台上待售件數動輒超過200戶,若扣掉重複刊登約100多戶,這類爆量社區榜上前幾名多是預售建案,苦等新手承接。 Sway直言,市場塑造出來的美好幻想,讓特定區域的預售案熱得快、冷得也快。而像是新竹看似平緩,實際上是因為市場比較特殊,購屋者偏好透過LINE投資群組、臉書私人社團、揪團賞屋等方式進行交易,不易統計出確切的案量,事實上新竹的房價「從頭漲到尾」,後勢仍應謹慎看待。 消基會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表示,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本身具有「僵固性」,即便是再升息,價格並不會瞬間暴跌,不過,若交易量萎縮的趨勢持續維持3~6個月,價格自然也可能產生鬆動,最快有機會在2022年底、2023年出現。